因為熱心救助受傷女孩,山西忻州定襄縣副縣長宋海平近日受到關注。當時,他路過一車禍現場,讓周圍的人幫忙,將受傷的女孩輕輕放在車上,又讓司機趕快送往醫院。在救人過程中,他還拿出手機打通縣醫院的電話,讓醫院的醫護人員做好搶救準備,送人的車馬上就到。宋海平認為救人只是舉手之勞:“每個普通人看到都會這么做的,我感覺沒什么。”(澎湃新聞網3月20日)
盡管強調救人是普通人應盡的義務,但是副縣長救人的新聞,不光在當地廣泛傳播,還上了網站的點擊量排行榜。在道德困境日益成為社會討論話題,老人和小孩倒在地上該不該扶成為現實疑問的今天,該案例無疑具有深入分析的意義。
敢于擔當是網友給宋副縣長點贊的重要原因。在現場人士都選擇等待急救車到來,由專業人員開展營救的時候,宋副縣長判斷女孩生命體征平穩,決定搶時間送女孩上醫院,承擔了一定風險。 在遭遇他人質疑的時候,他果斷亮明身份,說“有什么責任我來承擔,搶救小孩要緊”,贏得了周圍人的信任。在這個路上出現有需要幫助的人,一些圍觀者碰都不敢碰一下的時代,宋副縣長這種“豁出去”的態度是難能可貴的。
因為具有副縣長的職務,在救人過程中,宋海平調動了一般人難以調動的資源,這恐怕是該事件引人關注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送女孩去醫院的路上,他給醫院打電話,孩子送到醫院,醫生護士就在門口等著,一分鐘也沒耽擱,馬上搶救。后來,他還打電話詢問醫院孩子的治療情況。傷者得到及時治療,離不開宋副縣長憑借自己的身份所做的各種努力。
副縣長救助受傷女孩,被路人拍下后傳到網上,一時成為佳話。這固然是一則具有正能量的暖新聞。不過,用逆向思維想一下,如果一位縣領導經過車禍現場,選擇袖手旁觀,甚至揚長而去,被網友認出并拍下之后,傳到網上恐怕同樣會引起關注。人們對政府官員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如果一位副縣長看到了車禍不采取行動救人,就會被指責為冷酷無情、沒有人性,甚至仕途不保。
在許多老人(孩子)摔倒,路人圍觀卻無人搭救的新聞中,因為圍觀者都是普通人,社會就少了深入追究的理由和動力。沒有一個普通人因為袖手旁觀而受到實質意義的譴責。 宋副縣長所說的“普通人看到都會這么做”,在現實中仍然停留于道德倡導層面。在更多的現實情況中,社會的道德情況不是那么理想,當然也沒有特別糟糕——一般認為圍觀者打120急救電話,就盡到了救助義務,至于自己找車送孩子上醫院,則是許多人不敢也不愿做的。
我們要給宋海平副縣長點贊,是因為他盡了一位官員應盡的義務,把“執政為民”的理念落實到實際行動中。然而,像宋副縣長那樣官員救人的事跡被大量、自發地傳播本身,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道德困境。在更多的時候,遭遇車禍的女孩、不慎跌倒的老人,碰不上剛好路過的副縣長,不會碰上具有特殊身份、有能力調動特殊資源的救助者。從這個層面看,宋副縣長救人終究不同于普通人,普通人的救助能力和意愿還需要更大提升。
(原題為《副縣長救助受傷女孩為何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