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共享單車在人們生活中變得隨處可見,例如小區門口、超市門口、寫字樓門前、地鐵口……共享單車最典型的應用場景,就是短途代步。例如,從某小區門口到地鐵口僅有1.5公里左右的距離,但是走路太慢,等公交車太費時間,打車又太費錢,坐私人運營的"三蹦子"又不安全,而共享單車既省時間又省錢,充分顯示了其便利性這一主打優勢。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人們成為共享單車的"鐵粉"。與此相應,共享單車也成為移動互聯網領域時下最火熱的領域,展現出資本熱捧、競相入局的熱鬧景象,一時間共享單車App的數量超過了20個,并且在各大應用商店獨領風騷。例如,摩拜單車App在上個月的蘋果應用商店排行榜中即超越了滴滴出行、鐵路12306等熱門應用,在旅游免費類應用中位居首位。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共享單車這一新生事物在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問題,例如隨意停放、安全隱患等,需要在發展中不斷完善自己,變得更好。事實上,剛剛過去的2016年才只是共享單車的發展元年,真正的競爭和格局劃分將出現在2017年,屆時的共享單車服務無疑將變得更加成熟。那么,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共享單車在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這一市場的角逐,比拼的究竟是什么?
技術:智能鎖PK機械鎖
如果說2017年共享單車市場的大戰還將繼續,那么在共享單車關鍵技術領域——智能鎖上,業界也將展開諸多比拼。
作為知名智能共享單車平臺,摩拜單車大力研發智能鎖。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早在2015年摩拜單車就已經開始研制智能鎖,目前車上使用的圓形鎖扣集中了多種通訊模塊,幾乎相當于一部手機。用戶每次掃碼開鎖實際上就是通過“窄帶物聯網”將信號傳輸到智能車鎖的SIM卡上,收到命令后車鎖才會自動打開。正是得益于這個智能鎖,使得摩拜單車能夠對每一輛車進行精準的定位,同時可以將更多與用戶有關的數據收集起來。
共享單車平臺ofo則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技術路線,為了以更低成本搶占市場,ofo共享單車主要采用機械鎖,這使得每一輛共享單車的成本變得非常低,有利于在短期內投入大量單車以快速搶占市場。但是,不具備智能定位功能的機械鎖正在暴露出諸多的隱患,如車輛無法定位,車輛較容易解鎖從而被匿藏等。
在共享單車的模式正在被越來越用戶認可的今天,共享單車的數據價值正在日漸凸顯。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平臺認識到,用戶在使用單車的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不僅可以為未來優化共享單車用戶提供參考,同時還可能催生其他的商業模式。因此,研發適合自身產品的智能鎖正在成為各大共享單車平臺的重要目標。
“未來所有的共享單車必定都選擇使用帶有GPS功能的智能車鎖”,對于智能鎖的戰略意義,王曉峰作出了這一判斷。我們有理由相信,2017年共享單車的智能鎖之爭將愈演愈烈。(黃魚)
創新:讓單車更加個性化
共享單車,僅僅是滿足代步需求嗎?答案是否定的。除了代步之外,騎行體驗、炫酷外觀、特色功能等更能彰顯個性化的要素,逐漸成為新的競爭力,也開啟了全新的共享單車2.0時代。
共享單車不好騎,這恐怕是其最初面世時遭遇的最大詬病了。例如,某位“長腿歐巴”就吐槽:“共享單車的車座那么低,騎著太費勁了”。面對這些跟騎行體驗有關的問題,共享單車參與者正在積極解決,進而打造出自己的獨特競爭力。其中,通過自行設計單車而不是集中采購的方式來解決的廠商越來越多。例如,小藍單車和優拜單車。優拜CEO余熠表示,公共自行車應該具有易維護、少維護的特點,因此免充氣胎、車架、油漆、坐墊、車把手、腳踏等都需要耐久性較高的材料;同時,還要滿足“騎行起來非常輕便,外觀相對時尚”的要求,因為“一些高端人群更在意騎行體驗和外觀炫酷的效果,而對一兩塊的租車費并不敏感。”與他的這一理念匹配,優拜單車走在了個性化的前列。
為了讓共享單車更加具有個性化,優拜單車在去年12月中旬發布了“火星(Mars)”最新款單車,不僅內置了三級變速系統,而且率先將碳纖維皮帶傳動系統引入了共享單車之中。其中,碳纖維皮帶傳動比鏈條傳動傳動效率更高,不會發生“掉鏈子”的情況,而且也不會出現鏈條潤滑油弄臟褲腳的尷尬,讓騎行變得更輕便;三速變速功能設計,則能夠使用戶在不同的路面情況下找到最舒適的騎行節拍,即使身材嬌小的女生,也能應對不同路況。(鴿子)
安全:規范及保護迫在眉睫
這些身輕如燕的“小黃”“小綠”們在給人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帶來方便的同時卻屢屢“受傷”,這究竟是為什么?如何規范它們,又如何保護它們“健康成長”?
共享單車屢遭厄運早已不是新聞。有將單車輪胎割掉,“探究”輪胎是不是實心的;有將單車扔在路邊,堆積成山的;有將單車GPS系統破壞,帶回家的;甚至還有將單車從樓上摔下,或者“大卸八塊”的……這些對單車滿滿的惡意究竟從何而來?
首先,部分人的素質較低是不可否認的原因。割輪胎、帶回家等行為無疑反映了這部分人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識極為低下;其次,很明顯,共享單車已經動了某些人的奶酪。傳統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及與其相關的行業視共享單車為“眼中釘”,極力阻撓和破壞單車正常發展,他們不允許單車從他們的碗中分一杯羹,所以單車越是給人們帶來方便,越是會遭到他們的嫉恨;最后,有一點原因不能忽略,就是那些看起來合理的理由,他們聲稱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占用城市道路開展經營活動”,于是不由分說地將共享單車統統收走。
正因為如此,規范及保護共享單車迫在眉睫。亂停亂放及占用機動車道都是事實,這除了破壞者故意為之,還有就是使用者素質不高造成的,因此使用者應該遵守規則,切實維護單車的形象,才能保證自己今后還能有單車“享用”;對于缺少停車位的問題,管理者可以劃出合法區域供單車停放,其所占空間不比機動車大。規范單車的同時,要嚴厲打擊違法破壞行為,鼓勵單車平臺向破壞者索賠,形成法律威懾力。今天,規范單車及保護單車,就是保護每位公民明天方便出行的權利。(樂舒)
監管:電動單車入局“遇阻”
共享單車雖然滿足了人們短途出行的需求,但仍存在無法解決三公里以上騎車疲勞的“硬傷”,不過在這個時候,瞄準十公里出行需求的共享電動單車來了。
共享電動單車不僅和共享單車一樣實現了通過手機App即借即還,而且價格與共享單車相差無幾,看起來,不管是在3公里內的短距離還是3-10公里的中距離上,都有很大的優勢。不過剛剛一上線,共享電動單車就“遇阻”,其中共享電動車的上路行駛“通行權”和充電難成了最大的問題。
日前,“7號電單車”在深圳南山區剛一投放就遭到了深圳市民的投訴,深圳市交警局表示:共享電單車投放在限行道路違反了深圳市的有關法律法規。對此,“7號電單車”表示會在2天內將所有投放在南山區的400多輛單車收回。按照深圳市的規定,90%的道路無非機動車道,不適合發展電動自行車。而實際上,不僅是在深圳,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中心區域,都有禁止電動單車行駛的規定。所以,目前共享電動單車的主要投放區域集中在校園、旅游景區和二三線城市等相對固定的小范圍內。
除了運營區域受限外,充電問題也是共享電動單車需要解決的難題。由于沒有了固定充電樁,想要保證車輛有電就需要投入較大的運營成本,目前,一種模式是當車輛電量低時,維護人員會收到警報,再通過車載GPS找到車輛,然后給電動單車換上事先充滿電的電池;另一種模式是劃定虛擬停車位或推薦停車點,讓用戶將車輛停在相對固定的區域,以方便維護。(蘇曉)
競爭力:考量本地化優勢
相對于網約車平臺不參與車輛的運營,同屬共享出行的共享單車卻還要考慮單車本身的運營情況,因此更需要結合本地的特色來開展業務。比如,在重慶這樣的山城,單車業務是否受歡迎?在北方的寒冷的冬天、在南方多雨的夏天如何開展服務?在大中小不同的類型的城市,消費者的需求又有什么不一樣的特點?這些問題在運營進入成熟期時都需要充分考慮和研究。
摩拜單車CEO王曉峰就明確指出,自己會根據各地的氣候、GDP、人口密度等各種因素來決定某一市場的投放和服務。最近,摩拜單車就大舉進駐昆明市,為何選擇這樣一個發展水平相對東部還顯滯后的城市優先發展業務,摩拜正是考慮了諸多本地化因素。昆明入選2016全國最為擁堵TOP10城市,主城人口集中,在建地鐵較多,路面交通狀況令人頗有不滿。因此非常適合單車+地鐵和單車+公交的出行模式,而且昆明四季如春,沒有霧霾,這就形成了全天候的出行需求。摩拜單車昆明總經理邱中杰表示,正是這些因素讓昆明成為重要的目標城市。
同樣是在云南,針對旅游城市的特色,摩拜計劃在大理、麗江等小城市也推出共享單車。這也是本地化考量的結果,游客出行時間相對自由,自行車出行適合休閑,走走停停相對方便,因此雖然城市體量很小,但同樣能尋得一方市場。
當然本地化運營還需要考慮更多的細節,比如定價的策略,再如車型的選擇等等。在北京,ofo高校師生1小時內5毛而普通市民1小時內1元的差異化政策,就能吸引更多的用戶,同時彰顯企業的人文關懷。而在即將進軍的歐美市場,ofo小黃車也將根據歐美人的體型、習慣等定制更大尺寸的自行車。
總之,細節決定成敗,在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的共享單車市場,本地化的特色是決戰運營的一大法寶,值得仔細雕琢。(臨江)
成功奧秘:
為用戶而變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用這句詩來描述眼下的共享單車市場,似乎再貼切不過。
共享單車的火暴,值得業界認真思量一番。客觀來看,共享單車的理念并不具有創新性,它于北京早在“N”年前就已經推出的公共自行車服務十分相似。然而,后者在最初令人們歡呼雀躍之后卻因為種種不便而最終被冷落在了街邊。那么,不同的命運因何而來?
答案其實很簡單。共享單車作為市場化的產物,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采取了一切從用戶需求出發的運營理念,不斷地根據用戶需求的出現和變化,而主動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乃至產品設計。公共自行車服務則恰好與之相反,用戶需要去配合政策才能獲得服務,整個過程那是相當費勁。例如,得去指定地點辦理租車卡,而且僅有指定時間可以辦理;想要知道哪里可以租自行車,只能靠運氣了,根本沒有便捷的辦法查詢……
兩相比較,高下立判。市場化運作的共享單車,最終目的是盈利,而要盈利,就必須取悅用戶,這是驅動共享單車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成熟的根本動力。正因為如此,共享單車這一需要線下落地的服務,也呈現出了移動互聯網應用具備的快速迭代特性:用戶反映車座太低,于是就有參與者推出了車座可調的單車;用戶反映找車難,于是就有參與者推出了手機App找車服務;用戶反映騎行體驗需要改善,于是就有參與者引入了三級變速功能;用戶反映共享單車缺少置物籃,于是就有參與者推出了配有置物籃的單車……這樣的例子在不斷地上演,最終的結果顯然就是“被伺候得舒舒服服的用戶”成為共享單車的“鐵粉”。
對于新事物不斷涌現、潮流不斷更迭的移動互聯網而言,“為用戶而變”則是不變的真理。誠然,今天的共享單車還有許多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需要解決,但面對其給用戶帶來的真正實惠,問題的存在只是為其提供了不斷向上的動力,共享單車必然會在競爭中變得更好。
對于已經走過了發展元年的共享單車而言,2017年即將出現的大浪淘沙顯然值得我們期待,而我們相信留下來的一定是積極“為用戶而變”的參與者。(遙歌)